十号楼周边提升项目
一、十号楼历史
河南大学十号楼,承载着深厚历史。1954年,为契合学校发展与教学之需,于大礼堂西侧动工兴建。由河南省基建处孟繁星等人设计,采用苏式风格,形如飞机。1957年建成投入使用,作为彼时最大教学楼,见证无数学子求知岁月。2015年,被纳入学校早期建筑保护范围。历经风雨,它至今仍屹立校园,在教学科研中持续发光发热,是河大发展变迁的生动见证者。
二、项目现状
十号楼当前面临诸多问题。交通方面,仅开放南门供师生出入,门前道路狭窄且停车区域不足,人车混行,上下课高峰期人员与车辆大量聚集,存在交通及消防等安全隐患与通行不便。周边非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,乱停乱放、堵塞消防通道现象频发,同时南门附近缺少机动车停车区域,停车不便,周边还有多处环境死角,空间未合理利用。此外,十号楼天井院多年闲置、无人管理,环境破败,造成空间资源浪费。
三、项目介绍
项目计划是打开十号楼北门及周边侧门,分流学生,缓解南门拥堵;优化十号楼北侧停车场,增设机动车位至70个,并构建智能停车系统,周边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区,缓解停车压力;改造十号楼天井院,使其成为供学生背书、学习的学习区域。
该项目已于2024年11月28日提请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,现进入实施阶段。
四、效果展示
五、项目预算
项目预算为123.22万元,其中包括工程方面、软装方面、智慧化停车系统、测绘设计制图以及其他方面等。
六、捐赠方式
(一)捐赠(含实物捐赠)人名单及捐赠金额(捐赠人另有约定的除外),将发布于河南大学基金会网站、开封校区管委会网站。捐赠人将获得捐赠证书(含电子捐赠证书),并根据捐赠人意愿颁授捐赠纪念牌,致以衷心感谢。
(二)在国家法律、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准许的范围内,学校与捐赠单位或个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,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,同等条件下优先享有开展合作、共建等权利。
(三)根据捐赠人意愿,结合学校实际,经协商可将学校有关楼宇、场馆、实验室、道路等以捐赠人的姓名或团体命名;对于捐赠的工程项目,可铭刻捐赠人姓名、捐赠财产数额以资纪念。捐赠人还可在校内挂牌校友林、校友石、校训石、礼堂座位、课堂书桌等。
(四)为学校做出特殊贡献的捐赠人或捐赠单位负责人,经学校研究同意,可授予其相应荣誉称号。
(五)根据捐赠人意愿开具捐赠收据。